知识库
Knowledge
世界上杀人最多的屠夫是谁?答案让人想不到
盛夏,难逃昆虫纲双翅目蚊科生物的觊觎与饕餮。
凡肌肤被它吮吸之处,都会留下难忘的瘙痒与“包的回忆”。除此之外,还有它们新鲜的尿液。
蚊子在吸血的同时会浓缩血液,以尽可能吸收更多的营养,将水分排出体外。所以当你用唾液止痒时,可能真的舔了蚊子的尿液,当然这也无伤大雅。
蚊子在吸血的同时排出多余水分
长久以来,蚊子都被列为人类最厌恶的几大物种之一。不仅是现代,庄子老早就已经在《天运篇》里写下:“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
然而在蚊子界,干吸食人血坏事的其实只有母蚊子。相反,雄性蚊子则清心寡欲许多,只吃植物的汁液和露水便可存活。
母蚊子也不是一直这么重口,她们只有在准备产卵的时候才吸血,用来补充蚊卵成熟需要的糖、胆固醇和蛋白质。其余时间的大部分口粮都来自于植物。
蚊子变态发育阶段
一只蚊子从卵到羽化也就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成蚊大部分只存活1周。如此高效生产的种族,当然会一个接着一个得来吸食你的鲜血。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害怕蚊子。在上世纪末的北京师范大学的西西楼,一名肌肉结实的男生就曾演示过他的神功——“肉夹蚊子”。
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只蚊子飞到三角肌的位置。一秒钟左右,只见肌肉男一绷肌,蚊子扑腾扑腾便飞不走了。
蚊子复杂的口器构造
蚊子的嘴(口器)其实不像医用的针头,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如上图所示,六根针有四种功能。即I、h、m、mx包裹在li中,其中mx就像锯子隔开皮肤。
所以当肌肉发达的男生一绷肌,蚊子的mx就跟倒钩一样,钩在肌肉里,没有10来秒它是拔不出来的。事实也证明,紧绷肌肉夹住蚊子是可行的。
蚊子吸血的步骤是刺入皮肤、吐口水(也会注入病菌、寄生虫)、吸血。至于皮肤上鼓起来的包,那是我们人体分泌出来杀毒的。
被蚊子叮咬后皮肤的过敏反应
此外有人也许会担心,蚊子的口器会不会断在皮肤里面?
蚊子的嘴很结实,答案是99.999%的不可能。况且那么多人拍死过蚊子,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蚊子的嘴一般都会在皮肤外面。
就算是有异物入体,也会排异出来,然后结成疤。比如木屑扎进皮肤,也是通过这个方法排出体外。
但毕竟不是人人都有一身腱子肉能够把蚊子绳之以法。现实生活中也的确存在,三人行,必有人被咬的情况。究竟谁才是被母蚊子青睐的那个他?
日本哥哥研究妹妹为什么招蚊子
前段时间岛国的一对兄妹就因为“招蚊子”这件事上了新闻。小哥哥田上大喜从小就发现妹妹千笑特别容易招蚊子咬,而且被咬后会过敏,但他却不会。
经过检测发现,妹妹脚心的细菌有1279种菌落,而哥哥只有428种,这也是蚊子更青睐妹妹的根本原因,女孩身体的正常菌群含量是哥哥的3倍。
得出结果后,田上大喜叫妹妹以消毒酒精纸巾涂抹脚部,再到蚊子密集的山林站立5分钟。
沒有消毒时共有81处蚊叮痕迹,而消毒后,数量少了3分之1,但消毒的效果及有效时间因人而异。
类似的讨论非常多,归结为就是:蚊子趋光、吸引蚊子吸血的因素主要是人呼吸的二氧化碳,人的体味,环境的温度湿度。
有时候想,蚊子如果只是吸点血就算了。然而其最可恶的地方在于,它在吸血的同时会给人类带来疾病。比如:传染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疟疾、丝虫病、黑热病。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在所有物种中,蚊子成为每年杀死人类最多的动物,高达72.5万人,人类之间的互相残杀仅次于蚊子。
世界上最具杀伤力的十种动物丨WHO
灭蚊不只是你我所见的花露水、蚊香。在灭蚊之路上,中山大学的奚志勇教授用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套路。
奚志勇发现,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细菌的公蚊子与未被感染的母蚊子会如下方式繁殖。最后天下大同,携带该细菌的雄蚊与自然界中的雌蚊交配,所产的卵不能发育。
奚志勇培养的蚊子繁殖链
奚志勇团队用了十年的时间,第一次将沃尔巴克氏体成功导入蚊子体内,建立起稳定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蚊株。“以蚊制蚊”的方法,能够使蚊子种群数量降低到足以引起疾病流行的临界线以下。
更让人感动的是奚志勇选择了技术公开,几乎无条件地分享经验和技术。
他说:一个技术尤其在初期的时候,只有当大多数人都一起参与进来,才能进步。只有开放的技术,才能迎来技术的成熟,改变这尚且稚嫩的领域。
当然在现在夏天都开空调的年代,蚊子这个世界第一女杀手也渐渐没了用武之地。
学点虫害知识,生活更健康,工作更舒心
-
俾格米人超级喜爱吃白蚁,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完全可以说他们是一个靠吃“白蚁”为生的民族,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吃白蚁呢,有人认为白蚁会危害到森林的树木,他们为了保护森林,就开始吃白蚁,不过这种说法到现在并没有得到证实。
发布时间:2019-08-17 15:03:36
-
蟑螂一旦向耳道深处"入侵”时,你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奇痒、耳鸣等症状,而虫子触角刺激外耳道、鼓膜有时还会引起条件性咳嗽或眩晕。如何避免蟑螂爬进自己的耳朵呢?不要怕,做好以下几点,这种大奖基本不会轮到你。
发布时间:2019-02-27 20:19:40
-
但最近刊登在《生态学与进化前沿》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猫看起来并不擅长捉老鼠,而且表现很糟糕。这份报告是由Michael Parsons领导的研究小组发布的。
发布时间:2019-01-28 17:11:20
-
印度卫生部9日发表声明说,印卫生部门日前监测到一起寨卡疫情,共确诊22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全部来自西部的拉贾斯坦邦,目前尚无死亡报告。
发布时间:2018-10-11 21:42:23